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_AP
隱藏在人體腸道內的癌症正侵蝕著人們的健康,統計顯示,全球每年新發病例約800萬人,大腸癌更在台灣惡性腫瘤排行榜9度居冠。據我國大腸癌患者資料統計,結腸癌呈現年輕化特點,最小的患者只有10歲。但目前,不管個人體檢還是單位體檢,出於對檢查痛苦的恐懼,大腸鏡成為體檢最大的“黑洞”。“大腸癌,如果能在病變早期就發現它,通過手術等方式治療,幾乎不會影響壽命。”醫學專家表示,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大腸鏡從“痛苦性大”轉向“無痛”,尤其是40歲以上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大腸鏡。如何幫助有症狀的患者決定是否要做大腸鏡?有一家美國公司想到了蛋白質偵測技術。
2013年,位於聖達戈的Applied Proteomics公司通過剛剛結束的第三輪融資募集2800萬美元用於推出其第一個診斷檢測大腸癌的檢測方法。而就在2012,公司剛剛結束了總額達2250萬美元的第二輪融資。公司花費多年開發基於檢測蛋白質差異的診斷技術。Applied Proteomics公司表示其開發的方法能夠比現有方法更早檢測到發病徵兆,大大節省了醫療成本。公司CEO表示這種檢測方法市場廣闊,今後公司將繼續開發基於蛋白質檢測技術的疾病監測方法。當時Applied Proteomics公司計畫使用質譜技術。
2016年,Applied Proteomics公司宣佈上市第一代結腸癌診斷產品,基於ELISA技術。主要基於大量多指標檢測的質譜技術尚未成熟,推入市場需要時間更長。少量檢測指標的ELISA技術更加穩定,容易進入市場。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