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圖片
次世代免疫分析技術 概論: 電化學發光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  是繼放射免疫、酵素免疫、螢光免疫、化學發光免疫測定之後的新一代標記免疫測定技術。電化學發光法源於電化學法和化學發光法,是一種在電極表面由電化學引發的特異性化學發光反應,包括了電化學和化學發光二個過程。電化學發光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  可以應用於所有的免疫測定,電化學發光能取代第一代放射免疫的靈敏度,又繼承了第二代酵素結合免疫吸附的通量方便,因而廣泛被全球大量藥廠及CRO公司所認可和使用,從此被載入了免疫分析技術發展的歷史中。 電化學發光原理: 包含: 電化學反應過程、化學發光過程及迴圈放大過程 電化學反應過程:在工作電極上 ( 陽極 ) 施加一定的電壓能量作用下,二價的三氯聯吡啶釕  [Ru(bpy)3]2+  釋放電子發生氧化反應而成為三價的三氯聯吡啶釕  [Ru(bpy)  3  ]  3+   ,同時,電極表面的 TPA 也釋放電子發生氧化反應而成為陽離子自由基  TPA+  ,並迅速自發脫去一個質子而形成三丙胺自由基  TPA· ,這樣,在反應體系中就存在具有強氧化性的三價的三氯聯吡啶釕  [Ru(bpy)  3  ]  3+   和具有強還原性的三丙胺自由基  TPA· 。 化學發光過程:具有強氧化性的三價的三氯聯吡啶釕  [Ru(bpy)  3  ]  3+   和具有強還原性的三丙胺自由基  TPA·  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結果使三價的三氯聯吡啶釕  [Ru(bpy)3]3+  還原成激發態的二價的三氯聯吡啶釕  [Ru(bpy)  3  ] 2+   ,其能量來源於三價的三氯聯吡啶釕  [Ru(bpy)  3  ]  3+   與三丙胺自由基  TPA·  之間的電勢差,激發態  [Ru(bpy)  3  ]  2+   以螢光機制衰變並以釋放出一個波長為  620nm  光子的方式釋放能量,而成為基態的  [Ru(bpy) 3  ]  2+   。 迴圈放大過程:上述化學發光過程後,反應體系中仍存在二價的三氯聯吡啶釕  [Ru(bpy)  3  ]  2+   和三丙胺 (TPA) ,使得電極表面的電化學反應和化學發光過程可以繼續進行,這樣,整個反應過程可以迴圈進行。 通過上述的迴

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_Normal Sample Test

圖片
MSD V-Plex 正常檢體樣品檢出率!! 在所有多重因子偵測平台中,面對一個很大的挑戰---正常檢體檢出率;一個常見的實驗設計裡,通常包含了實驗組(特定疾病檢體)及對照組(正常檢體),利用多重因子偵測平台偵測分析,探討兩組數據之間的差別,但由於正常檢體的目標蛋白質濃度通常偏低,導致低於偵測平台的偵測極限,影響實驗結果。有鑒於此,MSD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在V-Plex的試劑組說明書中均載明了在正常檢體不同目標蛋白質的檢測範圍及檢出率,甚至提供了不同檢體類型的數據,讓使用者可以選擇最符合經濟效益、最適合自己實驗設計的客製化試劑組合,解決正常檢體檢出率的問題。 資料來源 :   Meso Scale Discovery  原廠網站                    第三代免疫分析技術   殷彥                    騰達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_LRRK2 (PD)

圖片
帕金森氏症關鍵蛋白質LRRK2致病機制!! 根據先前研究,L eucine-rich-repeat kinase 2 ( LRRK2)蛋白質的變異在遺傳性帕金森氏症中扮演關鍵角色;LRRK2蛋白質屬於ROCO protein family的一員,包括與受體的結合、磷酸激酶,以及GTP酶等功能,其中GTP酶的活性與LRRK2的單體及雙聚體的平衡息息相關,至於如何調控單體和雙聚體的機制則尚未清楚;但最近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可能的調控機制,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此調控機致大致如下: 當GTP結合LRRK2雙聚體時,會造成雙聚體結構改變趨向單體化而進行GTP的水解成GDP,然而GDP會再驅使單體LRRK2形成雙聚體,造成一個單體-雙聚體的循環;若LRRK2發生突變,導致雙聚體更穩定,雙聚體的單體化會受到影響,而降低GTP水解速度,因此對遺傳性帕金森氏症造成影響。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平台,最近發表了R-PLEX Human LRRK2 及LRRK2 pS935 antibody set,搭配U-PLEX提供一個高靈敏度與寬偵測範圍的分析平台。                             R-PLEX Human LRRK2 Antibody Set Calibration Curve 原文聯結 資料來源 :   Meso Scale Discovery  原廠網站                    第三代免疫分析技術   殷彥                    騰達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_Biosimilar

潛力很大的生物相似性藥物?! 何謂生物相似性藥物?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署2015年公告的 生物相似性藥品查驗登記基準的定義: 以生物技術衍生之生物藥品,於品質、安全及療效上與獲得我國核准之原開發廠生物藥品 ( 參考品, reference drug) 相似,範圍,包含 : 重組胜肽、重組蛋白質;但不包含 : 疫苗、致敏原、血液及血漿衍生製劑及其重組替代物,以及如基因或細胞治療產品等。 由  IMS Health 資料顯示, 2011 年全球生技藥品市場約 1,570 億美元,占整體藥品市場的 16.4% ,預測 2016 年生技藥品市場將超過 2,000 億美元; 2011 年全球生物相似性藥品市 場約 6.9 億美元,估計 2016 年將成長至 20-40 億美元;隨著生技藥品市場的成長, 生物相似性藥物的成長也必然可期。 生物藥品不像小分子藥物般分子量小、結構簡單,可以達到化學物理性質完全一樣 (identical); 生物相似性藥分子量大及結構複雜,無法達到與參考藥品 化學物理性質完全一樣, 而是要證明它與參考藥品有多相似,且不相似處是否有臨床上的意義; 其中 安全性的評估,就成為重要的關鍵指標。就 安全性的評估 有兩大特殊需求 : 第一、藥物安全監視計畫及風險管理計畫;第二、 免疫原性之偵測 ,因為安全結果無法利用動物實驗中預知,且不同適應症有不同風險,只能透過臨床實驗及安全監視來驗證;在 生物相似性藥品查驗登記基準中也有明確指出分析方法需隨現今分析技術科技的進展,選擇適當靈敏度的分析平台,著眼於此, MSD 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是符合目前、甚至未來10年需求的分析技術,也難怪世界各大藥廠及生技公司都以此平台研究開發相關產品或偵測平台。 資料來源 :   Meso Scale Discovery  原廠網站                    第三代免疫分析技術   殷彥                     生物相似性藥品查驗登記基準 ( FDA 藥字第 1041403614 號)                    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                       騰達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_LBA

圖片
21 世紀Ligand Binding Assay平台的要求與選擇!! Pfizer、 Amgen、 Biogen、 Celgene 和Genentech...等知名大藥廠於2012年聯合發表了一篇名為:Ligand Binding Assays in the 21st Century Laboratory: Platforms的文章,內容說明了目前各大藥廠對理想Ligand Binding Assay平台實際操作的要求,特別針對靈敏度、偵測範圍、精準度、耐用性、實驗所需時間、多重偵測能力、靈活性和通量、樣品多樣性及產品支援服務...等項目進行全面的評估,最後,MSD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平台通過這些嚴苛要求,符合理想Ligand Binding Assay的平台,為蛋白質藥物開發的一項利器。 原文連結 資料來源 :   Meso Scale Discovery  原廠網站                    第三代免疫分析技術   殷彥                    騰達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_AD QC

圖片
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 建立的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QC Program 腦脊髓液 (CSF) 生物標誌 tau 和 amyloid ß ( A β)在阿茲海默症的診斷上可望成為有效的工具,並可在阿茲海默症臨床試驗中監測治療效果。然而,最近有許多研究中心指出,不同研究中心和實驗室之間這些腦脊髓液生物標誌的水平有所不同。實驗室間腦脊髓液生物標誌水平的差異,使研究和試驗複雜化,並且也影響了在臨床常規中引入適用的臨界值。各研究中心之間的腦脊髓液生物標誌水平的差異可能是由樣品前處理程序(例如腰椎穿刺程序和腦脊髓液樣品處理)或分析腦脊髓液生物標誌檢測試劑組的批次間變化造成;所以 QC program 的目標是標準化研究和臨床實驗室之間的腦脊髓液生物標誌測量。這將提高分析精度並改善生物標誌測量的縱向穩定性。該計劃將允許在實驗室之間進行生物標誌物水平的直接比較,並因此在出版文獻之間進行比較。 QC Program 從 2009 年開始,目前有 98 個研究中心參與,目前建議的檢測平台中主要有 : 有 MSD (Meso Scale Discovery) 和 Innogenetics (Fujirebio Europe N.V.) 兩家公司的三種平台,其中 Innogenetics 為專門生產 IVD 檢測試劑組的公司,由此可見 MSD 雖非 IVD 的產品,卻可與 IVD 的產品同時比較建立一個標準化的流程,已期許利用腦脊液生物標誌檢測協助阿茲海默症的診斷與監測治療效果。 資料來源 : 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QC Program網站                     Meso Scale Discovery  原廠網站                    第三代免疫分析技術   殷彥                    騰達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_R U ready?

圖片
可DIY專屬於你的多因子偵測試劑組!! 生命科學的研究越來越多樣性越複雜,需要同時觀察、偵測和分析許多不同的生物標誌物彼此消長與影響;市面上的產品漸漸的不符合需求,所以可客製化的多因子偵測平台變成一種新的趨勢。MSD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平台,因此,提供了可完全客製化的U-plex產品線,最近更開發了方便使用者作實驗的R-Plex antibody parie產品,讓使用者可以搭配已商業化的生物標誌產品,加上創新的客製化生物指標,得到高靈敏、可信賴且獨一無二的數據。 U-PLEX: 1. 快速輕鬆地設計和構建客製化的多因子試劑組 2. 從預選配置並使用自己的抗體或選擇已商業化抗體產品 3. 簡單實驗流程,流程類似於 ELISA; 無需額外晶片點樣機器 4. 相容所有 MSD 儀器( S600 , Quickplex SQ 120 等)和軟體 5. 開放平臺 : 相容抗體、蛋白質、多肽、碳水化合物、核酸、寡核苷酸 6. 優秀的 MSD 技術性能 : 高靈敏度、穩定的再現性 , 和寬廣的動態範圍 R-PLEX:  1.    市場上唯一經過血清、血漿測試驗證的抗體對產品,無需擔心血清 / 血漿基質效應干擾 2.    經過單因子驗證,使用者也可配套 U-plex 多因子試劑組使用 3.    擁有了 MSD 多因子檢測的高靈敏度與寬線性範圍特點 4.    研究領域涉及:發炎、癌症、免疫、代謝、肥胖、細胞信號傳遞與神經退行性疾病 資料來源 :  Meso Scale Discovery  原廠網站                    第三代免疫分析技術   殷彥                    騰達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_Immunogenicity_2

免疫原性重要嗎? 用一個故事告訴您! 2016年三月Pfizer藥廠於免疫風濕疾病專門期刊A 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投稿一篇名為 Comparing the immunogenicity of the  etanercept biosimilar SB4 with the innovator  etanercept: another consideration的文章,文中討論Samsung Bioepis藥廠所生產的蛋白質藥SB4 (Pfizer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用藥etanercept的生物相似藥)第三期臨床結果之可議性; Samsung Bioepis藥廠在第三期臨床結果報告中指出SB4的免疫原性比原用藥 etanercept低(在用藥第24週後,使用SB4產生抗藥性抗體的病人比例有0.7%;使用 etanercept 產生抗藥性抗體的病人比例有13.1%),暗示SB4在用藥安全上是乎比 原用藥 etanercept安全;所以, Pfizer在其 投稿的文章中直接指出 Samsung Bioepis藥廠所作的 免疫原性評估方法可能因較低的藥物兼容性而導致偵測方法靈敏度不足而無法偵測到抗藥抗體,所以懷疑其結果。然而, Samsung Bioepis藥廠也於同年五月在相同期刊回覆一篇 文章明確針對 Pfizer藥廠的懷疑 說明,文中清楚明白的指出 Samsung Bioepis藥廠臨床三期 免疫原性評估方法 所使用的分析平台是目前各大藥廠普遍使用的MSD 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沒有任何可議之處,其結果值得信任,直接反擊 Pfizer藥廠為自己說明 。 目前生物相似藥正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既然療效相似,剩下的就是比價格、開發時間與安全性, MSD 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是目前各大藥廠及CRO公司所使用的技術平台,可以提供一個大家都認可的實驗結果與時效性,提供生物相似藥臨床實驗完整的應用。 資料來源 : 1. Marshall  L ,  Hickling  T ,  Bill  D , et al  Comparing the immunogenicity of the            etanercept  biosimilar SB4 with the innovator eta

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_Immunogenicity

圖片
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 of Therapeutic Protein Product) 何謂免疫原性 ? 這裡指的是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於 2014 年 8 月所頒布之治療型蛋白質藥物產品免疫原性評估指引 (Guidancefor Industry: Immunogenicity Assessment for Therapeutic Protein Products) 所定義之治療型蛋白質藥物活性成分或其所含相關蛋白質引發的不良免疫反應,包括 : 過敏反應 (anaphylaxis) 、細胞激素釋放症狀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原生性蛋白質交叉中和反應 (cross-reactive neutralization of endogenous protein mediating critical functions)… 等,均會影響病人的用藥安全及藥品療效,所以蛋白質藥物在上市前的研發過程中,除了對特定疾病的療效外,也不須同時評估免疫原性的影響,以降低蛋白質藥物使用上的風險。因此,除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外,世界衛生組織 (WHO) 、歐洲藥物管理局 (EMA) 也皆有相關指引及規範。 治療型蛋白質藥物產品免疫原性評估,大致可分為四個步驟 : 1. 抗治療型蛋白質藥物抗體 (Anti-drug antibody ; ADA) 偵測篩選 2. 抗治療型蛋白質藥物抗體驗證 (Confirmatory ADA assay) 3. 特性分析 (Characterization assay) 4. 中和性抗治療型蛋白質藥物抗體鑑定 (Neutralizing antibody assay) 簡而言之,免疫原性評估即針對治療型蛋白質藥物因免疫反應產生的抗治療型蛋白質藥物抗體 (ADA) 進行偵測、驗證、特性分析及鑑定;所產生的抗治療型蛋白質藥物抗體中,又以會中和治療型蛋白質藥物功能的中和性抗治療型蛋白質藥物抗體最為關鍵。 目前免疫原性評估方法學中,有幾個嚴峻的挑戰,如 : 抗治療型蛋白質藥物抗體偵測靈敏度、基質效應及血藥兼容性 (Drug tolerance) ;以偵測靈敏度來說,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 2014 的評估指引中建議靈敏度至少需達 250 –

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_PD1_SF

圖片
Sanofi :小鼠腫瘤模型的 PD-1 抗體濃度與 PBMC 細胞因子風暴 REGN2810 是由美國傑納隆藥廠 (Regeneron) 和賽諾菲 (Sanofi) 聯合開發的一款針對 PD-1 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 目前,關於 REGN2810 的臨床試驗共有 8 項,其中在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與鉑化療對比的研究已經進行到 3 期。在 2017 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 ASCO ,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年會上, 傑納隆藥廠 和賽諾菲發佈了關於 REGN2810 臨床試驗結果的口頭報告( Abstract #9503 ),發表了針對晚期皮膚鱗狀細胞癌患者的 1 期劑量爬坡試驗結果( NCT02383212 )。本次試驗中,客觀緩解率( ORR , overall response rate )達到了 46.2% ,在 26 例病人中,共有 2 例完全緩解, 9 例部分緩解, 1 例未經證實的部分緩解。疾病控制率( DCRR , disease control rate )更是達到了 69.2% ,其中包含 12 例的客觀緩解和 6 例疾病穩定。在此次資料披露中,由於還未達到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的資料披露截止日期,所以還未得知 PFS 和 OS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 10 位元患者在資料統計截止時,仍然保持著對藥物的反應。 Sanofi 在 PD-1 藥物研究中,使用 MSD超靈敏 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偵測 PBMC 細胞因子與小鼠腫瘤動物模型的 PD-1 抗體濃度。   Cytokine release following human PBMC exposure to immobilized REGN2810,REGN2329 (TGN1412) and anti-CD3 (OKT3) antibodies.  原文聯結 資料來源 :  Meso Scale Discovery  原廠網站                    第三代免疫分析技術   殷彥                    騰達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_PD1_Fcγ

知名免疫療法公司的活性測試方案: Fc-γ 受體結合 PD-1 抗體 研究人員發現巨噬細胞表面存在 Fc-γ 受體,這一受體與 T 細胞和 PD-1 抗體複合物上 Fc 結構域相結合,導致 PD-1 抗體的吞噬。隨後研究人員利用以流式細胞計監測的抗體轉移實驗證明了這一發現。 T 細胞首先與染色後的 PD-1 抗體共培養 30 分鐘,後與巨噬細胞一起培養,最後用流式細胞計分析,大量 PD-1 抗體在巨噬細胞內被測出。然而,在實驗開始時加入 Fc-γ 受體抑制劑那麼 PD-1 抗體就不會從 T 細胞轉移到巨噬細胞。之後研究人員利用 ELISA 實驗發現,巨噬細胞與 T 細胞以及與鼠 PD-1 抗體同源的 IgG2a 抗體共培養,同樣 IgG2a 抗體被巨噬細胞降解。   2014 年, Agenus 與藥業大廠默克公司( Merck )達成 1 億美金的協定,根據協定,將利用 Agenus 的 Retrocyte Display 平台科技來針對一對未公開的治療癌症的靶向檢查點開發抗體。在 Agenus Inc (知名免疫療法公司)的專利 ( US 20170081409 A1) 描述了 Fc-γ 受體與 PD-1 抗體結合的生物活性檢測實驗,最後使用 MSD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檢測 IL-2 。 資料來源 :  Meso Scale Discovery  原廠網站                    第三代免疫分析技術   殷彥                       Agenus 原廠網站                    騰達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_PD1_LAG3_MG

PD-1 和 LAG-3 雙特異抗體 Bioassay 日前 MacroGenics 公司宣佈該公司開發的兩款新藥的臨床開發進展;名為 MGD013 的新藥能夠同時靶向免疫檢查點 PD-1 和 LAG-3 ,目前第一名患者開始接受 MGD013 治療。  MGD013 能夠同時與表達在 T 淋巴細胞表面的免疫檢查點分子 PD-1 和 LAG-3 相結合。 MGD013 在血清中的半衰期很長,通過同時阻斷這兩個免疫檢查點分子的免疫抑制,它具有治療多種不同癌症的潛力。今年早些時候 MacroGenics 公司已經為 MGD013 向 FDA 遞交了 IND 申請。 文中( US 20170137517 A1) 介紹了 PD-1 和 LAG-3 雙特異性抗體的分析方法: SEB Activated Human PBMC Assay ,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MLR) Assay,  Engineered Bispecific Jurkat.hPD-1.LAG-3 Bioassay ,其中均使用了 MSD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 資料來源 :  Meso Scale Discovery  原廠網站                    第三代免疫分析技術   殷彥                    騰達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_PD1_MK

圖片
美國 FDA 首個 PD-1 腫瘤治療藥物 - 美商默沙東的 Keytruda(Pembrolizumab) 美商默沙東公司於 2011 年開始進行廣泛的使用 pembrolizumab 治療的人體試驗,第一個第 1b 期人體試驗( KEYNOTE-001 )收錄受試者對象為晚期黑色素瘤及非小細胞型肺癌的患者,並在 2014 年發表試驗結果,看到顯著延長整體療效反應率以及整體存活率,接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快速審查通過核准上市,商品名為 KEYTRUDA (中譯吉舒達),用以治療罹患無法切除或有轉移現象之黑色素瘤且在使用 ipilimumab 及 BRAF 抑制劑 ( 若呈 BRAF V600 突變陽性 ) 治療後出現疾病惡化現象的患者。於 2015 年, KEYNOTE-001 試驗的非小細胞型肺癌臨床試驗結果發表,顯示若病患的腫瘤細胞有表現 PD-1 的配體 PD-L1 ,使用吉舒達可顯著延長無惡化期存活率、整體存活率以及整體療效反應率。同年亦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可用於二線治療腫瘤細胞表現 PD-L1 的晚期非小細胞型肺癌。吉舒達的作用機轉屬於新一代的藥物,而其研究結果顯示為病患延長存活率以及療效反應率的數據,也使其被一些指標國家的衛生主管機關列入快速審查名單。其 藥物代謝及免疫原性、品質控制等項目中使用 MSD 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Anti PD-1 antibody: Lambrolizumab (MK-3475) 開發藥廠 :   美商默沙東公司 藥物代謝及免疫原性、品質控制等項目方法 :  ECL ELISA (MSD  超靈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原文聯結:    125514Orig1s000 資料來源 :  Meso Scale Discovery  原廠網站                    第三代免疫分析技術   殷彥                    騰達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癌症防治網